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栏目导航

台湾教授赴京两岸言论炸锅!

来源:欧宝直播APP    发布时间:2025-09-12 06:29:26

  8月31日,受邀参与九三阅兵的台湾大学教授苑举正,下飞机时被山东老乡一句“欢迎回家”感动到热泪横流。

  此刻,海峡两岸的血脉厚意,也跨过了地舆的隔绝与政治的不合,在一句简略的问好中得到了最真诚的诠释。

  14岁脱离老家,无数次梦见母亲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抬头期盼,盼望着儿子可以回来。

  1981年,一位阿根廷华裔绕道台湾,给菏泽同乡捎来一大箱家园特产和泥土。

  一百多旅台菏泽同乡聚在一起,每家分到一个烧饼,3个耿饼,山楂、红枣各五粒,还有一调羹泥土。

  于右佑老先生逝世后,葬于玉山高峰,塑铜像立于山巅,眺望苍茫大陆,不断地吟唱着他的思乡之苦: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行见兮,只要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土。故土不行见兮,永不能(望)忘。天苍苍,野苍茫,山之上,国有殇。”

  还有让日军心惊尸寒的孙立人将军,晚年最大希望是看看安徽老家的金牛山,想念老家祖坟是否安在。

  在台中市北屯区大坑东山墓园,孙立人将军的棺木也是高于地上“暂厝”,没有入土安葬。

  作家林清玄写过一篇《月光下的喇叭手》,那是一位来自山东的老兵,三十年戎马倥偬,人生止境茕茕孑立,踽踽独行,不眠的怀念永久定格在掀开妻子盖头的那一刻,大豆田里耕耘收成的那一刻,安祥的月光照在院子的那一刻……

  这是老兵蒋仲的一生夙愿,他参与过抗日战争,终身未婚,身后就想回到老家四川绵阳,葬在自己爸爸妈妈身边。

  刘德文协助蒋仲完成了希望,他22年时刻送了近400位老兵骨灰回到大陆故土,被称为魂灵摆渡人。

  在云南,一位70多岁的遗腹子,出生就没见过自己的父亲。当刘德文把骨灰交给他时,古稀老人像孩子般央求:“能不能翻开骨灰坛,让我摸摸我的爸爸,我总算有爸爸了。”

  还有另一位老兵,年少时和母亲吵架斗气出走,当刘德文带着他的骨灰回到家园时,亲人们说,老兵的妈妈因为怀念儿子,哭瞎眼睛,早早离世。

  “方才看了在香港上映的一部抗战影片,讲的是国军抗战打胜仗的,名叫《苦战台儿庄》,里边呈现了令尊的形象,跟他们曾经的影片形象不同,这次形象是正面的。”

  谢忠侯讲的情节,是电影依据史实档案进行的复原,川军将领王铭章的悼念会上,蒋介石不惧天上日机轰鸣,慷慨陈词道:咱们身为武士,要以王师长为典范,临危不乱,誓死如归!

  蒋经国闻听极为震动,立刻找到《苦战台儿庄》录影带,安排中常委团体观看。

  观影后,他流着热泪说:从这个影片看来,大陆现已供认咱们抗战了。这个影片没有往我父亲脸上抹黑。看来,大陆对台湾的方针有所调整,咱们相应也要作些调整。

  自此答应老兵回大陆省亲,37年的别离之苦,总算化为高兴的重逢,揭开了兄弟亲人互动来往的前奏。

  其中有位山东老兵在方针铺开两年前回到家园,后来有人告知他回来早太吃亏,少拿一大笔安家费,但是这位老兵却说,钱算什么,再晚回来两年,就见不到结发妻子了。

  本来他悄悄回来时,苦等35年的结发妻子正身患沉痾,因为陪着妻子走完人生最终一程,这位老兵再也没任何惋惜,这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2019年,96岁湖南籍老兵邓雪桂拨通大陆侄子的电话,此刻他无儿无女,苍凉孤苦,仅有的希望是荣归故里。

  1975年清明节晚上,台北士林官邸,病榻上的蒋介石中止了心脏跳动,终年88岁。

  远在北京的听闻蒋介石逝世,不断播映张元干的送行词《贺新郎》,时而静卧倾听,时而击节赞叹,悲怆慽慽,默无一言。

  最终,他把这首《贺新郎》最终两句由“举大白,听金缕”,改为“君且去,不须顾”。

  一个人不能总活在曩昔,一个民族需求放下纠葛展望未来,其实这宽和早就一步步地向前跨进。

  值此抗战成功80周年之际,咱们一定要铭记,抗战成功是民族团结的成果,是兄弟同心的成果。

  中华民族团结凝集的一致,在于悠悠漫长的民间传统文化,在于生生不息的血脉繁殖,在于锵锵无畏的抵御外侮,在于相逢一笑的坦荡宏阔。

  正如苑举正教授所言:“海峡两岸,同文同种,同根同源。不管政治怎么变幻,咱们始终是中国人。”

  前史留给咱们的时刻不多了,前人错失的后人不行持续错下去,假如咱们内部再吵吵闹闹、相互撕打,那将是中华民族的羞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