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退捕后稀有鱼种已“常见”
来源:欧宝直播APP 发布时间:2025-09-17 19:08:09
近来,太湖鱼类资源监测正在太湖13个区域分步进行。“2012年起监测每年展开,从监测成果来看,2020年太湖退捕后鱼类数量变多、标准变大,单网监丈量较退捕条件升了3倍以上,退捕前可贵监测到的河豚、鳗鲡等稀有鱼种也已在多个水域屡次监测到。”担任监测的我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中心湖泊生态渔业立异团队副首席专家任泷说。
10日8点,科研监测船就从太湖竺山湖岸边动身。“咱们每年在鱼类繁衍期4月至7月,以及索饵期9月至11月,对全湖鱼类展开科学监测,经过展开成长目标、年龄结构、食性与繁衍力剖析等研究工作,归纳研判太湖鱼类种群规划、散布格式、群落结构与生物多样性水平。”任泷说,这是本年索饵期监测的第十天。
20多分钟后,监测船行至拖山岛邻近停下,工作人员开端将前一日放下的刺网和笼壶逐个拉起,然后把网里的鱼小心谨慎地拿出来放入样品集装箱。“3条刺网总长375米,首要监测中上层鱼类,如梅鲚鱼、白鱼等,3个笼壶渔具则监测休息在水体底层的鱼类,如昂刺鱼、激浪鱼等,这样就在水里形成了一张立体化的监测网络。”工作人员潘子涵介绍。
记者看到渔网边上有一条长40多厘米、通体银白色的鱼。潘子涵说:“这便是太湖白鱼,学名翘嘴鲌,特征是嘴部下颌坚厚且急剧上翘,退捕前白鱼渔获占比并不高,有时候一年缺乏10条,今日这一个监测点都不止20条了,作为维系太湖生态系统安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害物种,白鱼数量康复也预示着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在一直在优化。”
随后,他指着周围几条体形较扁,头大、尾巴长而尖的鱼和记者说:“这些是梅鲚鱼,是太湖优势种类,退捕前一网下去约九成都是梅鲚鱼,但那时体形小,大多长度在15厘米以下、约两指宽,现在30厘米以上的现已层出不穷。”在另一个鱼箱里,一条长约90厘米、腹部滚圆、重约20斤的“大个子”鳙鱼折腰躺着。“退捕前这样的大个子鱼很少监测到,最近两年常常能看到。”他笑着说。
从任泷翻开的测信息了解到,退捕前,河豚、鳗鲡等稀有鱼种很少在太湖呈现,往往一两年也可贵见到几条。“现在简直每次监测都能遇到,前几天在姑苏漫山水域一网下去就收集上来4条河豚。”任泷说。这与太湖生态环境全体提高有关。此外,太湖里的翘嘴鲌、蒙古鲌、黄尾鲴、花䱻、似刺鳊鮈等标准也遍及增大。这表明,在退捕和太湖生态环境管理逐年大力推动的情况下,太湖鱼类资源康复显着,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得到了优化。
上一篇: 惠安县曝光9起渔业安全违法违规典型事例